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1/2页)皇宋锦绣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王松所理解的工业,跟赵信见到的工业,那是完不同的两码事情,真正的工业,那是用机器把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工业化大生产,这必然会造成以农经济和个人为主工商业的大部分破产。

    在北宋,做这样工作的人不多,可是还是会有,赵信等待的就是这些。

    这些人,会成为定海军的第一批技术人员和奠基人。

    可是,很久都没有出现,特别是铁器已经遍布在整个大名府的附近的时候,这让他很奇怪。

    不过赵信并不在意,或许是时间还不长,中国人储蓄的习惯,再加上铁匠作坊的产品,名声还不算太畅通,也就是在周围的里方圆。

    铁器不同于馒头包子,有一定的时效性,不能够太长的时间,以快船的速度,最多也就是个时辰,也就是1里左右。

    可是铁器跟肥皂,这都是可以长期存放的,大宗运输的商品,价格又相当的低廉,相对于市场售价,一斤半文或者一文的运费,几乎是不值一提。

    以铁器大开市场,或者是肥皂打开市场,这都可以。

    这几天的时间,铁匠作坊的生产开始改变,成品铁器只是保留了几种数量还不怎么足够的新产品的,剩下力以赴的生产铁料。

    在详细的询问了大名府的需求之后,%为步人甲,剩下的则是坯料,一方面,运输方便,一块1斤左右的坯料,又不太重,又四四方方的容易存放,比起来一片片的步人甲的甲片,来的容易许多。

    在铁料的成产,成为规模化和程序化之后,铁料的样子,只要不是那种不规则,难以加工的样子,要什么的都可以做出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景色,赵信忍不住想到了冲压设备,实际上,对于铠甲来,防护力最强,也是最为轻便的,应该是用钢材冲压出来的板甲的。

    借助着大型冲压机,板甲可以一次性的成型,数十吨以上的力量,足以释放钢材之中,绝大部分的应力,让表面的力量趋于稳定,而足够厚度和强度板甲,也足以抵挡绝大部分的伤害,特别是重武器锤击和震伤,更强的材料,也会让整个板甲更加轻便。

    板甲在中国几乎很少出现,唐朝的明光铠,更多的是在护心镜上面,有板甲的特性,整体还是不同部分组成的,只要有组合,整体的强度就不大,连接处或者薄弱处,就可以被攻击到。

    之所以如此,不是中国古代的冶炼工艺不过关,实际上在清朝之前,中国的冶炼技术是冠绝整个世界的,宋朝时期,更是比欧洲高出了5年,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制作板甲的可能性。

    只不过,没有那个必要,英格兰长弓这个可怕的武器,从来都没有出现在中国,这造成了弓箭的攻击力不足,火枪虽然是一个前途无限的武器,在初期,火绳枪,甚至是燧发枪的时期,整体的威力不大,别是板甲和扎甲,就算是纸甲都能够抵抗。

    矛跟盾这是相互促进,又相互伤害的两者,只有更强的矛,才能够催生出更强的盾的诞生。

    长弓的出现,在最初是无解的,为了对抗英格兰长弓,大陆上面的国家只能够从原料入手,减少原料进入英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也捆绑了一些销售,用进口和出口的一些产品,必须搭载紫衫木,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机制。

    很难做到面的控制,为了寻找对付长弓的武器的,板甲就应运而生了,在15,16世纪之中,板甲被称为盾强于矛的典范,一个护卫身躯干的板甲,加上一个头盔,足以抵挡绝大部分的英格兰长弓,这是真正的面甲,防护力可怕的惊人。

    赵信当然想要普及冲压设备,冲压设备不防护力的问题,单纯的效率,就足以完爆扎甲。

    步人甲的成,铁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就在于工费,一片片的铁甲片,要按照不同的规格,一点点的形成铠甲,这需要一个熟练工,并且大量经验之下才可以生产。

    对于生产力比较地下的北宋来,可能有是几万人,在生产步人甲,可是对于见惯了工业化的赵信而言,生产成太高了。

    只要做出冲压设备,冶炼可以直接打造出板甲的铁片或者钢片,然后送到冲压设备之下,一次性的成型,速度快,还节约,这就是冲压设备好处。

    后世的不少大规模的武器,比如枪械,如果标准件或者冲压件不多,就很容易造成成上升。

    AK为什么被称之为穷人的神器,就是如此,几乎整体都是冲压做成,除了少数部件,剩下的成极低,这对于穷国来,也可以大规模的装备。

    冲压什么的,甚至是介入到武器和装备的生产,这是有些久远的事情,就算是生产,也不能放在大名府啊,这不是赵信完控制的地方,再也不安啊。

    力以赴的生产,4天的时间,产能,比之前想象的翻了一些,达到了45万斤每天左右,一共生产了18万斤,不但完成了枢密院15万斤的订单,还完成了大名府追加的3万斤。

    当得到消息的时候,曹刿吃了一惊,赵信虽然过,4天能够完成,可是他心中多多少少是没底,大型船队一惊准备好了,一共是4艘船,都是8料的大船,按照每一艘最多可以容纳5万斤,也就是5吨的数字,3艘就够了。

    安排人员装船,在经济的航速下,4里的距离,最多8天时间,就能够抵达,曹刿已经可以预见到,当枢密院贾朝昌看到这些铁料到达时候的场景。

    贾朝昌私下的事情,在枢密院,并不是一个秘密,曾经,他也想要大名府订单,可惜被曹刿给拒绝了。

    一方面,大名府也是一个完善的军事基地,也拥有铁匠作坊和铸造司,另外一方面,他也看不惯他的这个做派。

    北宋实权地方官员,特别是加了宰抚和参知政事衔的,他们的自主权非常的大,就算是贾朝昌,他心中生气也无可奈何,现在,最快速度完成这个订单,避免枢密院以长时间不交付的名义,另外订购。

    出身于枢密院的曹刿,很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并不是而已的,曹刿加上大名府的任期,在枢密院超过了35年,其中也包括了15年的枢密副使,对于一切当然是门清的。

    在铁匠作坊专门修建和扩建的码头上面,曹刿看到了先期抵达的船舶,这是在回去之后,就开始布置了。

    人力的装载,8料需要人力非常庞大,按照一个人一次可以运送1斤物品来,5万斤,需要5人次,换算到15万斤,需要15万的人次。

    一个人,一天可以几趟,1趟,趟,仅仅是装船的劳力的,就准备了超过1个。

    这些劳力,不是别的,是从附近雇佣而来的,大名府靠近京杭大运河,航运发达,跟航运有关的劳力,也是众多的,一般而言,就一个劳力来,一天下来,可能就1-15文左右,可是铁匠作坊给的多啊,一趟1斤左右,1文。

    看起来,跟寻常的码头差不多,可是在这里,人力只是必要的辅助,从仓库到的船上,有专门的通道和葫芦吊,人力所起的作用,就是把东西搬上通道,并且在船上等待,当葫芦吊上船之后,把东西送入到船舱之中,摆放整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