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天降宋应星】(第2/3页)明鹿鼎记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一筐的堆放在暂时作为水泥厂使用的几座砖窑外面。

    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水分蒸发,自由水分随物料温度而逐渐蒸发,当温度升高至115时,生料中自由水分部被排除。

    湿法生产中,料浆可达34,故此干燥过程对产量、质量及热耗影响极大。

    粘土质原料脱水,生料温度升至45时,高岭土脱去化结合水。

    在5时,无定形物质又转变为晶体,同时放出热量。

    他们正是在准备做这一步。

    “公子,这个是什么西?我们没有人能看懂。”一名教书先生握着韦宝抄写的,给工匠们参考,用来制备水泥物料的抄,问道。

    韦宝看了一眼,是摄氏度的符号,简单的解释了一番,这个时代有温度的概念了,但是没有具体标准。

    摄氏度是摄氏温标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最初是由瑞典天家安德斯摄尔修斯于174年提出的,其后历经改进。

    摄氏度的含义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水的沸点为1度,其间平均分为1份,每一等份为1度,记作1。

    “那这上面记录的是45度,5度?”那教书先生若有所思的问道。

    韦宝点头道:“有什么问题吗?”

    一帮人都围着那抄看,公子不来,他们谁也看不懂这份抄,公子解释了之后,才稍微有点明白。

    “公子,水烧开了是一百度,45度就是水烧开的温度的四倍多?我们怎么知道达到了多少度呢?”邓二鲜问道:“那我们平常打铁是多少度?”

    韦宝道:“问的好,我测试过了,你们平时打铁,能通过风箱送风达到九百度左右!”韦宝着拿出一个从镇远舰拿过来的热电偶温度计,“就是用这个西测试的。”

    这种纯现代的产品,来韦宝是不便拿出来的,但是现在逼急了,没有办法了,能拿什么出来,就必须立刻拿出来,不能再藏着掖着,反正他是会主,是这个甲的太阳,他也不怕有人存疑。

    热电偶温度计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它的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宽、使用便、测温准确可靠,信号便于远传、自动记录和集中控制,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

    镇远舰上有很多锅炉,这种温度计配备了不少,韦宝是从镇远舰上的仓库中找来的。

    热电偶温度计由三部分组成:热电偶、测量仪表、连接热电偶和测量仪表的导线。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一种测温元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和焊接而成。焊接的一端插入被测介质中,感受到被测温度,称为热电偶的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称为冷端或自由端。导体、称为热电极。

    要制作发动机,发电机这些复杂的设备,他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做到,但是温度计,压力表这些工业上基础的工具,他相信只要有了自己的科技班底,研发生产不是问题。

    一帮人好奇的看着韦公子,韦会主拿出来的这个叫温度计的西。

    古代人即使利用风箱、木炭等冶炼工具,也没有办法让铁的温度达到很高,达到使得铁料完融化的15度以上,因为冶炼的技术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增加氧气含量。

    中国的冶铁术略晚于西,而西用燃烧木炭的法才能使铁的温度达到1度,这几乎是当时能够达到的最高工艺温度了。

    但是冶炼生铁的技术要求铁是处于液态的,可当时所能达到的1度工艺温度却不能使纯铁变为液态,因为铁的熔点为1535度。

    古代人们利用聪明才智,在铁中溶入硫、磷、硅、锰等溶料特别是加入碳以后,可以使熔点降至115度左右,只要选取了适当的器皿和工艺,就可以得到液态生铁。

    这些都是韦宝这几天了解到的,所以他对于复制仿造蒸汽机这种略粗糙的准现代化设备,还是有信心的,尤其蒸汽机的工艺要求不高,韦宝人的要求也不高,顶多因为做工粗糙,浪费些燃料便是,只要弄出来能做工,他就能暂时满意。

    “公子,这是西洋买来的?”刚才好的那名教书先生问道。

    韦宝点头道:“是的,怎么了?”

    “没有,我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有想到洋人的技艺已经如此高超。”那人道。

    韦宝觉得这人和一般的读书人很不同,其他几名教书先生都畏畏缩缩的缩在后面,生怕被点到名,更怕做事,这个人倒是不怕,遂问道:“敢问先生大名啊?”

    韦宝知道这几个教书先生都是林彪从北直隶高薪聘请来的,至少是屡试不第的秀才,对科举失去了希望,才转行做私塾先生的。

    永平府这样的先生太少,有几个的话,也因为有自己的私塾,无法被请到金山里来。而且要考的话,也需要去和府县政挂钩的书院才行,少数几个先生的生意都很好,在高新,人家也不愿意来,愿意来的,水平又不够。

    “在下宋应星。”那人答道。

    韦宝一怔,宋应星是如雷贯耳的大科家了,韦宝以前就听过。

    其实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于大明能走上工业化道路,能走上资主义道路有幻想,很大程度上因为大明,尤其是明末,是科家的高爆发期间!

    随着利玛窦为代表的西传教士,者们和大明土科家产生术交流,明末科家爆发速度极快。

    就韦宝知道的便有宋应星。

    西洋人金尼阁、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汤若望,这几个洋人当中,最出名的是汤若望,在明清两个朝廷中服务了半个世纪,深得几代帝王欣赏,大量出现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

    还有大名鼎鼎的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徽、孙元化、毕懋康、茅元仪等等。

    韦宝之所以没有列出一个具体的名单让林彪去找人,是因为他知道明末这些科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理双料霸!就他认识中的这些科家,似乎都有功名,而且至少是五品以上官员,这些顶尖人才的资源,仍然完在朝廷手里,在皇帝手里,只是皇帝和朝廷,并不是很重视科技发展,唯独对火炮比较重视,那也主要是因为战争需求罢了。

    既然都是当官的,韦宝也就没有想过去找他们来,不如自己找人来培养,省得麻烦。因为当官的不可能到你乡里来,到你一个没有官身的乡里少年手下来做事,即便是能诓骗来,也留不住!等下出去胡八道一番,反而容易招来大麻烦。

    像是徐光启,人家是内阁大臣,上哪儿找去?

    韦宝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四十出头,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男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宋应星,历史课上都有名字的大人物天工开物的作者。韦宝暗忖当作者当到了能上历史课,才不枉此生。

    “公子认识我?”宋应星疑惑道。

    “这不就认识了吗?我是觉得你这名字很好,听了便觉得特别的投缘,我一见你,便觉得像是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因为起了拉拢招揽的心思,韦宝的好话脱口而出:“一见先生便知道是大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