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天目变(第5/6页)百工匠心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着用,没关系。但玻璃杯一般口沿一破,就不敢用了。为什么?剌嘴。它跟刀子一样,所以它这是有缺点的。

    第二点呢,就是玻璃的导热系数高,就是它快,导热快。瓷器导热慢。大家都有这个生活经验。对吧?你玻璃杯一倒热水,你就拿不起来了。你马上拿不起来,恨不得两秒钟,你就不能拿那玻璃杯。瓷器不怕,瓷器可以端着,很舒服。那么,导热快就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凉得快。你盛一碗粥,现在是接一电话回来就凉了。古代也没电话,但是盛一碗粥,你出去有一个事跟谁说一句话,回来就凉了。所以玻璃器它就不适合用于吃饭这种器皿。

    第三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成本。我们社会的一个发展很大程度都跟经济有关,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成本。这个东西的成本,瓷器的成本比玻璃器的成本低,它又好,那肯定发展就快。

    所以这个景德镇的影青瓷的出现,就是这个饶玉的出现就彻底地断送了中国的玻璃器的生产。从宋朝以后,我们的玻璃没有了,几乎没有了。

    景德镇影青之所以有这样高的一个成就,主要源于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它的自然条件。只有它那个地方有高岭土,集大量的松柴。就是景德镇历史上是一个植被非常好的地域,就是它砍大量的柴可以烧瓷器。北方的瓷器很多是用煤烧的,它是用柴烧的。后来对这个破坏很厉害,就是对自然破坏很厉害,因为烧的树太多了嘛。

    第二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你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要伴随一条河,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运输。没法运输,这个东西运不出去。今天也是这样,你运不出去你就是死。你的经济就不可能发达。所以它挨着一条江,叫昌江,所以景德镇也叫昌南镇,它在昌江以南,所以它叫昌南镇,它古称昌南镇,后来改为景德镇。

    再有就是江西的人文条件。我们知道江西历史上的名人,尤其宋代的名人非常多。每一个人都如雷贯耳。你比如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杨万里,这些人都是江西人。

    再加上它当地云集了很多工匠。工匠肯定是随着商品走的,你这个地方需要生产,需要劳动力,需要工匠,工匠就云集过来了。再加上宋代的当时的格局。就是北方一直与辽国--北宋时期与辽国,南宋时期与金国的这种武力对峙,使南方很多工匠心里也不安,慢慢就移到景德镇去了。这就使这个地方人才辈出。当时景德镇有这样的俗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就是说,工匠不是我本地人,哪儿的人都有,但是我做成的东西天下都走了,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所以我们在全国瓷器的出土当中,尤其景德镇的影青的出土当中,远至辽宁、内蒙、广东--就是景德镇辐射出去的面积非常大--四川,都有大量的影青出土。

    它这个非常薄的瓷器,你知道在古代运输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么远的地方都有大量的出土,可见当时的影响力。

    由于景德镇瓷土的优良,韧性非常好,它可以不太费力地仿制金属器造型,所以早期很多影青跟金属器一样。比如执壶,一看就不是瓷器的造型,就是金属器的造型。如果我们的颜色变成铜那样子立刻就变成一把铜壶。它就是仿金属器,它优良的瓷土使它有条件做成这个样子。有的瓷土是不行的,你比如说磁州窑的瓷土都非常厚,都非常粗糙,你做成那个样子,它就做不成。就简单地说,丝绸是可以做一个衬衣的,你拿呢子做一个衬衣,它就做不成了,对不对?就算做成了你也穿不上,穿上也扎得慌。

    第一个是酒壶。我们都知道当时宋代的酒都是酿造酒。酿造酒就是我们现在家里有时候自己都还可以做的米酒、黄酒,这都属于酿造酒。那么我们喝的白酒,烈性酒叫蒸馏酒。蒸馏酒是元代以后才有的,到明代才比较多。我们后来就是小说中当然也在描写,比如说《水浒》中描写,武松连喝18碗,那就是米酒。你搁今天的白酒,甭18碗,一碗就翻了。对吧?就打不成虎了,就变成虎食了。这种壶呢,就是我们现在叫“执壶“。有一个把,“执着“嘛,叫做“执壶“。

    它在宋代也叫“注子“,注子就是用来做茶道的,就是饮茶用的。那么它是点茶,因为宋代的饮茶习惯跟唐代不一样它是点茶,它就要求壶嘴做得比较细,要求出水有速度。

    影青瓷里当时大量的东西,我们今天看,可能都是艺术品,可在历史上它就是一个实用品。比如,这个梅瓶,涡纹的,就是一个一个涡的,像漩涡一样的涡纹梅瓶,就是典型的酒瓶子。这尺寸都比较大,所以你也可以看出来,当时装的一定是酿造酒。蒸馏酒这里头,我估计这里能装五到十斤。咱们今天白酒有五到十斤的包装吗?都没有这种包装。

    我的影青涡纹梅瓶是在香港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去香港的时候看到这种东西就很激动,看到这种东西这么漂亮,过去只有在博物馆、在书上看到的东西居然今天可以买了,而且还不是很贵。因为景德镇的影青瓷出土的数量地非常大的--就是南宋的东西出土的量是非常大的。临安当时史书上有记载,杭州城里,就是作为南宋的都城里,有专门卖青白瓷的店铺。

    南方除景德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青瓷窑,龙泉窑。讲哥窑的时候讲过,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弟弟烧的窑就是龙泉窑,也叫“弟窑“。但是这个名称实际上是不用的,只是书上有记载,我们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说我买了一个“弟窑“。我没有听一个人这么说过,就是我买了一个龙泉--龙泉窑。龙泉窑就是颜色是非常青翠的,它是南方最重要的青瓷。

    我们叫“龙泉青瓷“,但是西方人怎么叫呢?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做“塞拉同“,它是从法语过来的,法语就叫celadon。

    十六世纪晚期,龙泉青瓷第一次运到欧洲的时候,欧洲人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瓷器,所有人都惊呼,说怎么这么漂亮。当时有记载有什么呢?贵族使用这样的青瓷招待客人,办酒会完了得找专人看着盘子,要不然客人就把盘子揣走了,带着油都没有关系,揣在身上就揣跑了。所以,就可见当时商品的这个重要性。那么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在演一出戏,这出戏叫《牧羊女》,他那个男主人公穿着一个青布长衫,这个男主人公就叫“塞拉同“。他们说不出来这个颜色,所以他只好说,那个瓷器太漂亮,漂亮得就跟塞拉同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说起来很罗嗦,所以就简化成“塞拉同“。到现在全世界公认的中国龙泉青瓷都有叫celadon,翻译过来就是“塞拉同“。记住了这个词,听起来很怪。中国名字为什么叫个洋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龙泉的青瓷后来就成了中国青瓷的一个代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大量地贸易、走私到欧洲。欧洲的贵族都以拥有这样龙泉的青瓷为荣。

    龙泉青瓷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反而是南宋。南宋的颜色非常均匀,釉面也就不开片了,非常润泽。我们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来,北宋的这个胎厚,釉薄,开片;南宋的时候,胎薄,釉厚,不开片,就是它进步的一个过程。北宋的颜色它是豆绿的,南宋就开始出现粉青、梅子青,变成一种青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