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色,非常地漂亮。
四川遂宁发现的那一批瓷器,当时是1005件。一个坑里,当时有人推测是因为战乱,就把这个瓷器一股脑地埋了一坑里,拿土一盖。偶然的一个情况下,发现了,一发现一数1005件,里头有多少龙泉呢?有342件,342件是龙泉青瓷,是在四川。四川离浙江也很远,过去都是大山区,山区对山区非常难运输的。那里的那个龙泉青瓷几乎个个都是国宝,非常漂亮,都是南宋时期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二十几岁,我去过龙泉。从书上知道,有龙泉这么个地方,生产这么漂亮的青瓷,我一定要去看看。那个时候,我们也不兴什么收藏陶瓷,问谁谁也不清楚,我就自己奔了龙泉了。
我印象很深,当时从杭州出发的话要走12小时。今天大概我问了一下,今天大概两三个小时,高速公路就到了吧,很近了。那时候要走12个小时,中间因为一天走不到,我忘了是在哪个县里,在一个农家的小招待所里睡了一夜。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住一宿是一块三毛钱。我当时还有很大的照相机。当时我为了照相机的安全,我跟老太太说,我说我能不能把这个房子包下来。然后她很诧异地看着我说,你包下来要干嘛呢?我也不好说,我怕东西丢了。我就花三块九就包了三个床位--屋子里不是两张床,是三张床。然后老太太就对我无上地好。你想想一个人居然包两张空床还给钱,觉得很奇怪。那时候没有这种概念嘛,都是跟生人睡在一个屋里嘛。那个屋是没有盥洗设备的,什么都没有。她就打一盆热水非要来给我洗脚。那时候全国也没有足底按摩,脚除了自己摸过,没让人摸过。来一个生人非要给你洗脚,你就觉得浑身的不自在。那时候又年轻,怎么说都不行。她非要给你洗脚表示一种热情。然后我就从那儿,第二天清晨又坐长途车去到了龙泉。
在龙泉的山区里,看到当时大量的青瓷。那时候也是开始有建设,有出土,看了很多。对龙泉的青瓷感受非常地强烈,回来的时候还买了很多背着,生怕一路给磕了。那时候不像现在还有什么很好的运输工具,那时候都是挤长途着车。长途车非常挤,那时候也是仗着年轻,能吃点苦,所以就还是其乐无穷。
南方还有重要的黑瓷,福建的建阳窑,也叫建窑。
建阳窑主要生产的东西就是喝茶的茶盏。我们现在说起来就是一个茶碗,它在史书上记载叫“乌泥窑“。什么叫“乌泥窑“?就是胎是黑的,特别黑。黑瓷的生产主要跟宋代的饮茶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宋代的关于饮茶的记录非常多。其他文献比如诗歌里,词曲里也非常多。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他说,“闽中造成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就是说这个闽中--那就是福建,我们说的建阳就在福建--它造茶盏。鹧鸪斑是什么呢?是一种鸟的羽毛。鹧鸪是一种鸟,它的羽毛上有很多斑点,非常漂亮,茶盏就模仿了这种仿生的。仿生的茶盏是在建盏中非常常见,比如兔毫盏,像兔毛一样,兔毫嘛。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他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他就是说这个盏就是青黑色最好,有那种条状的所谓“兔毫“的为上。
“建盏“是我们的称谓,过去还有一种称谓我们后来不用了,日本人在用。你到日本一看,它就叫“曜变“。明人笔记中曾经有一段迷信的说法,他说建盏开窑的时候,必须取童男童妇的活血祭祀。然后往里一泼,这精气就凝在上面了,所以叫“曜变“。
这个“曜变“这个词后来中国人就不怎么用,用在日本。你查日本的陶瓷书一定定“曜变“这两个字。后来很多人认为,这个词是日本的。其实不是,是我们自己的,后来传到日本了,我们就不用了。那么日本人管它叫什么呢?叫“曜变“。
还有一个说法更有意思,他叫“天目“。苍天的“天“,眼目的“目“--“天目“。“天目“是怎么个来历呢?它有无数种说法。但是最接近于一个史实或者最能让人信服的一个说法,就是当年的日本僧人到中国来,带回的茶具是从浙江天目山带回来的,这个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容易让人信服。这个日本的僧人把中国喝茶的方法以及茶具带到日本的时候,这个东西顺理成章叫为“天目“。现在引申出去的,凡是黑色的瓷器,宋代的黑色的瓷器都叫“天目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