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天子微行(1)(第6/17页)清山变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员。祖上可也有在水师营供职的吗?”

    “回皇上话,没有的。生员祖籍福建侯官,先祖两代悬壶乡里,后来为救治时疫,不幸身故,到生员时,因家贫,无力奉养寡母,因而贪图朝廷招收生员,每有入学者,每人每月发给十二两银子的俸禄,因而报名,上承皇上洪恩,生员得以入学。”

    沈葆桢在一边说道,“皇上,严宗光入学,还有一桩趣闻呢。”

    “哦?”皇帝双目一亮,“朕就喜欢听这样的趣闻,是怎么回事?”

    于是,沈葆桢给他说了几句,提起来也是因为家贫难以度rì,严宗光贪图朝廷的俸禄银子,便想投身海军学院,以此为度rì之须,不过各省生员报名入学,其中有一项条件,就是要当地有秀才、举人功名之人代为做保,母子两个便求到其叔严厚普的府上,不料严厚普对这样把汉人家子弟送到洋教习手中锻炼的学院根本就是深恶痛绝,一口回绝了母子所请。

    “那后来呢?”

    “后来,严宗光只好私自填写做保,事发之后,引来乃叔亲身向族中家长投告,最后……”沈葆桢叹了口气,慢慢说道,“最后只有母子两个痛哭跪求,方才算是了事。”

    皇帝为之深深皱眉,“朕前几天在定远舰上见过第三期生员,其中以福建籍的少年为数最多,现在想来,很多人正是看在食宿全管,每月还有十二两银子的助学金的份上,才多多报名的?”

    曾国藩等一片默然,这件事本来也是现实,不过皇帝不问,旁人不能私自进言而已,“严宗光,朕问你,每月十二两银子的助学金,你自己留用多少?又有多少是寄回家乡,缓解令堂生活窘迫的?”

    “生员在学院中,食宿全由朝廷拨给,生员并无花用之地。所以,蒙皇上圣恩赏赐的十二两银子,学生尽数托付乡邻,带回原籍的。”

    “这样不行。”皇帝感从中来,用力摇头,“这样虽然是你孝心可嘉,但你们入学之后,都算是朝廷的人,又焉能两银子?这样,张曜?”

    “臣在。”

    “今后每个月给孩子们的助学金长到十五两,这笔钱由由户部府库拨给。另外,省里也不要手紧,每一年拿出,嗯……”他盘算了一下,“拿出一万两银子来,作为奖学金使用,具体的嘛,两处学堂各自设一等奖一名,每人一千五百两银子;二等奖两名,各自一千两银子,三等奖三名,每人五百两银子。这些银子每月平均发放到孩子们手中,至于是从平rì考试累计成绩还是以年中大小考试计算总分,由学院统筹谋划,rì后具折陈奏。”

    “皇上万几劳累,圣心所念,均是民生福祉,臣代海军学院生员、教习,叩谢皇上恩典”

    “这是给孩子们的?和你们这些教习有什么关系?”皇帝好笑的说道,“好,既然你们已经谢恩了,朕倒也不好不略作赏赐了。军机处拟旨:沈葆桢以帮办海军大臣掌管海军学院创建事,历时六载,功勋卓著,堪为朝臣表率,封二等固远子,加兵部尚衔,仍留任上,领海军学院及山东威海海军总署事;另外,海军学院中所有属员,一概官升一级,赏三月俸禄。”

    虽然早知道皇帝驾临,一定有大好处,但不料竟然如此的大手笔,沈葆桢以文身领武职,能够得以封爵,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沈葆桢一惊之下,赶忙跪倒,“臣,诚惶诚恐,叩谢皇上恩典”

    从学堂出来,由沈葆桢、盛宣怀等人陪同着,又在海军学院中转了一圈,“威海是海军衙门所在地,海军炮艇战舰之数,也是全国之先,除济远、抚远、威远号三艘铁甲舰之外,另外有雷字三艘、镇字二艘,清字九艘,船上所有工役之士,总数超过三千人,已经形成初步战力。自咸丰十二年,皇上在上谕中所颁,命各船上武备,要在三月之内形成初步战力之后,海军衙门上下共同奋发,经由外国教习指导,如今新船从下水,到能够如臂使指一般的cāo行大海,用时均在寻月之兵士渐次习惯这等整训之法,因而于熟能生巧之下,越发灵动自如。”

    “嗯,”皇帝一面听,一面向前踱着步子,“这是很主要的。另外,北洋海军章程,要切实命令士兵遵行,现在的时节,海军初建,上下一心,不论是兵制还是吏法,都有章可循,有专人稽查,这种风气要长久的保持下去。rì后要是给朕知道了,士情开始有疲惫荒怠迹象,可不行。嗯?”

    “是。”

    “再有就是海军学院的孩子们,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宝贝,我大清能不能建设出一支扬威七海的海军部队,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所以,于学员从教化、课业到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都要由专人负起责任来——在生活上,不要冤枉了孩子们,但是在专业课程上,却也丝毫不要有手软之处。院中这一部分职衔,是谁在负责的?”

    “回皇上话,是学院总务处帮办大臣盛宣怀在负责。”

    皇帝一愣,回身看看,“是哪一个?”

    沈葆桢给盛宣怀招招手,把他叫过来,“皇上,这就是盛宣怀。”

    盛宣怀低头上前几步,在学院中铺陈的整整齐齐的青石板上跪倒行礼,口中请安颂圣不绝。

    他沉吟了一会儿,盛宣怀是在历史上留下大大的名号的晚清洋务巨擘之一,他开办银行、电报局、办矿办路,组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创立轮船招商局、兴办高等学府,皆为九州第一人但和他的能力、魄力相映成趣的,是他上勾结李莲英,下联络李鸿章,留下大大的贪利之名

    若是在见到方伯谦之前,给他知道盛宣怀在海军学院任职,恐怕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罢掉他的官职,让他滚回常州老家去但数rì之前的一次见面让皇帝意识到,以一个后来人的身份,又有着一国天子的无上权威,若以某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美名或者骂名而轻易行捡拔或罢斥之行,不但于该员不利,于自己帝统维系,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终究,他们的立功或者犯罪之行尚未发生,朝廷的刀虽快,但也不能斩无罪之人?

    第13节旧事

    心中这样想着,皇帝半晌无语,他不说话,别人自然也不敢说话,沉默了一会儿,皇帝回过头去,“沈葆桢,这海军学院是朕心血所寄,比之翰林院、大学、国子监等地并无差相仿佛处。你总管学院上下之事,可万万不能有失啊?”

    “是。臣定当认真小心,办理学院差事,不敢有丝毫荒疏懈怠。”

    “学院办差,可有什么难处吗?就着朕在这里,有什么难处就说出来。”

    “这,”沈葆桢迟疑了一下,低声说道,“皇上,盛宣怀总领学院总务处差事,内外往来,俱由该员负责料理,不如由他来向皇上奏陈?”

    “也好。”

    看皇帝点头,沈葆桢第二次回身把盛宣怀招到身前,给他使了个眼sè,“臣,盛宣怀,参见皇上。”

    “朕听沈葆桢说,你是负责学院rì常运转的总务帮办?学院中可有什么难处吗?”

    “有的。”盛宣怀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刚才行礼的时候,理也不理自己,兀自转过头去和沈葆桢说话,他自幼聪颖,又长在李鸿章身边当差,对于贵人的心里把握的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