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千牛卫和戏肉(第3/4页)回到明朝做昏君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和上次东林党为首的派系一样。

    朝堂上有派系是允许的,但是如果发展成党争就不行了。

    因为派系这个问题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只不过派系在发展中形成党争,这个就是比较要命的事情了。

    “其他爱卿还有什么想法?”朱由校再一次笑着说道。

    “陛下,臣以为徐阁老的想法比较好。”有第二个开口的了,不过支持的不是孙承宗,而是徐光启。

    朱由校看向说话的人,发现是工部尚书赵南星。

    这事情就变得比较有意思了。

    支持孙承宗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支持徐光启的是工部尚书赵南星。

    原本朱由校觉得赵南星应该和内阁首辅韩爌走的比较近一些,没想到他跳到了徐光启的船上,这里面有点意思。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

    韩爌似乎也没有想到,他也有点不敢置信的看着赵南星。

    在韩爌的心里面,赵南星即便不投靠自己,那应该也不会去投靠徐光启,他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孙承宗。

    可事实却恰好相反,赵南星没有选择孙承宗,也没有选择自己,而是选择了最不可能选择的徐光启。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事情呢?

    韩爌有一些不明白。

    虽然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通过这一次的事情,韩爌发现朝中的局势越来越错综复杂了,谁和谁搅和到一起都不奇怪了,这是新的朝堂势力在形成。

    就像之前的黄克缵,一直以来都是老好人的现象,谁也不得罪,不偏不倚。但是这一次他也冒头了,显然他也看到了机会。

    这让韩爌心里边有了一些异样的想法。

    “赵爱卿,不妨直接说来听听?”朱由校笑着说道。

    “回陛下,臣只是觉得这件事情用不着从长计议。至于说惹人非议,或者说下面不满意,朝廷做事,由得他们满意不满意?”

    “再说了,这要制定科举教纲,肯定就会有人不满意。制定到他擅长的地方,那他就非常高兴;但如果是他不擅长的事、没学过的,那他就肯定不满意。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让所有人都欢喜的办法,与其纠结这个,还不如想想怎么样做更适合大明。”

    “所以臣觉得应该快刀斩乱麻,直接让礼部来做,方便快捷。反正科举的事情也是礼部负责,怎么做他们最合适。如果选出一些不知所谓的人进来,让他们在编写科举教纲之事上插一手,更容易坏事情。所以臣觉得徐阁老说的有道理。”

    这句话说的有些不客气,不过赵南星也没有不留一点余地的意思。

    果然,赵南星的话一说完,周嘉谟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

    什么叫选一些不知所谓的进来?

    什么人叫做不知所谓?

    这话说的还是不知所谓。于是周嘉谟就想站出来反驳。

    只不过还没等周嘉谟向前走一步,又一个人站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

    见到余懋衡站出来,所有人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

    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余懋衡其实是陛下的人,因为从最开始他就是站在陛下这边了。所以余懋衡说话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陛下的意思。

    不过朱由校却不这么想,因为他根本没有给余懋衡什么暗示,也不想让余懋衡参与到这一次的事情里面来。

    朱由校把余懋衡找过来,无非是想提升一下他的地位,让他能够参加朝廷之中的高级会议。

    这样的资格可不是谁都能有的,这不但能够赢得在场众人的尊重,同时回去也能够震慑都察院的那些人。

    不过现在看到余懋衡准备说话,朱由校倒是挺好奇他要说什么的。

    “启禀陛下,臣觉得徐阁老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应该尽快的去做,拖的时间越久,问题越多,礼部的事情就应该归礼部管,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礼部尚书沈庭筠是支持徐光启的,除此之外工部尚书赵南星也表态了,加上徐光启本身是户部尚书,六部之中,他已经占据了三部了。

    再加上一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余懋衡,也就是说徐光启已经占据了朝廷一大半的势力。

    反观孙承宗这边,支持他的只有吏部尚书周嘉谟,然后就没有了。刑部尚书黄克缵还没有表态。

    孙承宗本身是兵部尚书,六部之中,他占了两个部门,最后一个是刑部的黄克缵。

    韩爌则是没有立场,六部尚书之中也没有人支持他,算是一个比较惨的内阁首辅。

    不过朱由校从这里面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什么时候徐光启这么得人心了?

    什么时候徐光启成了要领袖群伦的人了?

    倒不是说朱由校觉得徐光启没这个实力,而是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总感觉世界上有人在捧着徐光启。

    朱由校的目光从在场的几个人的脸上扫过。

    无论是内阁首辅韩爌,还是孙承宗,甚至是黄克缵,全部都有这个能力,说是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做的朱由校都不会吃惊。

    不过这件事情要以后再去查。现在不要说自己了,连徐光启都只能吃了一个闷亏。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黄克缵的身上,因为现场是剩下他和韩爌没有表态了。

    现在轮也轮到黄克缵表态了,何况他的事情还比较严重,因为他之前提出了荀子的说法。

    “回陛下,臣以为孙阁老和徐阁老的说法都不妥。”黄克缵缓缓的说道。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是一愣。

    黄克缵这是不准备战队吗?还是说他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现在对于黄克缵这样一个人,不但没有人敢小瞧,而且还随时随地都提防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克缵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严肃和认真的思考,绝对不能够有一点点的疏忽。

    “那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说说看。”朱由校笑着说道。

    “臣以为此事既不能够只交给礼部来处理,同时也不能够旁征博引的征集很多人。因为如此一来的话,既达不到快速的效率,也会让所有人议论纷纷。”

    “所以臣认为朝廷应该遣一重臣成立一个临时的衙门,专门来负责这件事情。这个衙门可以以礼部为主,毕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礼部的事情,以礼部为主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同时也可以请一些与事情相关的人员,大家相互商议。”

    “最重要的是事情可以直接汇报给陛下,这个临时衙门可以不用向任何衙门负责,甚至不用向内阁交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烦恼,还能汇聚两方面的优点。臣觉得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说完这句话之后,黄克缵便不再开口了。

    不过在场的人脸色都不是很好看,因为黄克缵等于直接否决了大家的想法。

    而且这个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派遣朝廷重臣这一项。

    什么样的人是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