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走向》(第2/4页)科技狂人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历代的医学家层出不穷,各种医籍也相继问世。其中,三国年间的华佗,是人们最熟知的最大医学家。相传,他发明了“麻沸汤”,可以将人麻醉,予以开膛、破肚以至开颅做手术,治疗疾病。假若这都是历史的真实,那么,张仲景之后的中医学,一定会出现一次新的巨大转折,获得迥然不同的重大发展。而且,中医的后来走向,也会受到重大影响,有可能会像现在的西医一样,把做手术视为重要的治病方法。而且华佗,也会成为继张仲景之后的又一个“医圣”或者“医贤”。

    但是很可惜,华佗的jīng湛医术被无情的岁月所掩埋,被匆匆的历史所遗忘,中国人没有能够把他的医术传承下来,使他的医术当代断根,所留下来的,只有一堆堆幻影般的谜团。到现在,成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巨大残缺和遗憾而无法挽回和弥补。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华佗,除了“神医”的名号外,就是虚幻的神奇故事、“麻沸汤”的历史传说和《三国演义》中,以小说的笔触对他的医术进行的艺术夸张和愿景描绘。

    华佗以后的著名医学家和医学著作,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有:魏晋时期的王叔和,著有《脉经》。王叔和为中医的脉学理论,进行了jīng到的研究,做出了具体的阐释,成为中医脉学第一人;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发现一些新的中药品种、明确xìng道、功效、巡行脏腑经络的前提下,对中药的配伍禁忌和配方,提出了新的、明确的理论,著有《大医jīng诚》、《千金方》等,为世代流传。此后,百姓敬称孙思邈为“药王”。直到现在,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中,还保留着一些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庙”,那里面供奉的,就是药王孙思邈。

    金元时期,中医学、中药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了著名的医学“四大家”。“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胃是仓廪之官,治节出焉”,认为饮食不节、伤害脾胃,是危害整体健康的根源,所以他专门著述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宝秘藏》等,对后来医学有一定影响;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从古老的yīn阳学说中,明晰了“肾水亏损”是某些疾病的根源,悟出了“阳常有余,yīn常不足”的理论,对一些虚弱病症主张“滋yīn补肾”。著有著名的医学典籍《格致余论》;

    明代的李时珍,首先是一个空前的中药学家,他把几乎所有中药,全都编进《本草纲目》,对其形状、xìng味、药xìng、功效、所入经络脏腑,作了详尽的说明。其次,他还是一位继王叔和之后的又一位著名脉学家。他著述的《频湖脉学》,对王叔和的《脉经》进行了发展,发现和补充了一些新的脉象。为便于学习掌握,他的《频湖脉学》,用文学的、诗词般的语言,生动地阐释脉象,使其非常形象而逼真。比如他对“浮脉”描述道:“浮如木在水中浮。如循榆荚,如捻葱叶,如水漂木。”又以“体状诗”的形式写道:

    浮脉惟从肉上行,

    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

    久病逢之却可惊。

    李时珍之后,明代还有一位大名医叫张景岳。张景岳出身富贵,博学多才,出任皇家御医,主要为皇室和王公贵族诊病。所见病机多为虚损,所以他喜欢用滋补之剂,力主温补。特别针对朱丹溪之“阳有余、yīn不足”中的疏漏和偏颇之处,进行再研究,创立了“阳非有余,真yīn不足”的新学说。同时,他还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因其用药偏于温补,世称王道。著有《类经》、《景岳全书》等;

    到了清代初年,名医吴掬通有了新发现。他发现病邪的侵入,不仅仅是从外到里在六经中“循经横传”,还常常可以从口鼻而入,形成“纵传”。他把这种病邪“纵传”于人体而酿成的疾病,叫做“温病”。他著述的《温病条辨》,创立了许多治疗温病的方剂,其中最常用的有“桑菊饮”、“桑杏汤”等。有人认为,吴掬通的瘟病方剂,可以与张仲景的“桂枝汤、麻黄汤”相得益彰。于是,中医在治疗外感风寒之类的病患方面,出现了新理论,开辟了新途径。

    就在吴掬通先生创立“纵传”理论的时候,西方的现代医学已经摆脱了“经验医学”的旧模式,走进了“试验医学”的殿堂,以显微镜发现微观世界为标志,发展成了rì趋成熟的现代医学。当时的西方医学,虽然早在明朝晚期就有所传入,但其治疗效果远不及本土中医,所以影响不大。西医真正大量传入中国,还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鸦片战争,列强们揣着觊觎贪婪之心,仗势着坚船利炮的威力,把西方医学野蛮地搡给中国。从此,就有了与中医相对应的西医。这时,我们才发现,吴掬通先生的“纵传”理论,由于不使用仪器,不注重微观世界,没有与西方医学接轨,依旧没能发现诸如人体细胞、细菌之类的微观世界。宏观的中医与微观的西医成了“两张皮”,不能沟约,不能对话,似乎永远都无法真正“汇通”。

    所以,中医、西医,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各的道,各走各的路,就连互相借鉴,都是不可能的。

    二、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学,作为自然属xìng的中医学,是一门科学,古代科学。我们不赞成它是什么“玄学”、“伪科学”的说法。

    (1)中医是人类最早的科学

    科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有时效xìng的。如果完全脱离了中医学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单纯用现代西医的微观观点,或者用当今“克隆技术时代”的现代标准,去衡量数千年之前就存在着的中医学,然后说它是“玄学”,说它“不科学”,那是不公道的、不科学的、不应该的。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到科学,历史地看待中医学,需要站在全人类科学发展的高度,客观、公正、不带偏见的体察中医、研究中医,才有可能做出正确回答。

    作为科学,无论什么科学,都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原始向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于是,就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理念,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各个时代的衡量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同时,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还在于与诸如“神学”、“经验主义”等非科学活动的比较中,能够dú lì存在的学问。纵观全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产生于中国远古时期的中医学,不仅是全人类最早的医学,还是全人类最早的科学。

    (2)中医学属于古代科学

    按照《辞海》解释,科学就是“运用范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早在东方人类文明之初,中医学就以宏观世界作为观察的对象和范围,发现了对立、统一的“yīn”和“阳”,发现了它们相比较而存在、有条件即转化的一些规律,确立了“yīn中有阳”、“阳中有yīn”的定律,掌握了yīn阳交替、相互转化的规律,并从理论上,描述了这些规律、定律,及其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中医学把包括人体、药物在内的世间一切物质,划分为金木水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