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越是了解了北宋街头数量庞大的风尘群体,越是惊叹从业者的数量,也就越是对她们的命运感到同情。同情归同情,李慢侯还知道,在这种险恶环境下,人的道德水准会降低,所以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会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加敏感、谨慎,以及险恶,他们骗人的时候,不会带有丝毫愧疚,这是一群被人伤害着也在不断伤害人的人群。
如今已近深夜,突然出现这么一艘画船,李慢侯还真有点不安,可是方才的琵琶声勾起了他心中某种情愫,让他无法释怀。
“船上就你们两人?”
李慢侯问道。
丫头答道:“是!”
李慢侯又问:“夜已经深了,你们不怕?”
“怕又能如何?”
一个幽幽的声音响起,接着画船的门帘掀开,露出一个粉黛很重的妇人。
“是你弹得琵琶?”
李慢侯问道。看到这个大概二十五六岁模样的妇人,李慢侯心里的警惕已经放下。
妇人点头。
“是什么曲?”
“后庭花!”
李慢侯沉默了片刻,难怪如泣如诉,这首曲子跟许多亡国之君有牵绊,被认为不祥。
“可是扰了客官?奴家告罪了!”
妇人见李慢侯沉思,屈膝赔礼。
李慢侯摇了摇头:“你还会弹什么?会弹满江红吗?”
妇人点点头:“若客官有兴,就请上船来。”
李慢侯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女人,心想他们也不容易,点了点头,走下岸边,船被光脚丫头撑了过来。
一艘很小的画舫,很破旧,装饰也不精美。
妇人见李慢侯在看,便讲了一个故事,说他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妾,过去是青楼女子,但家里最近遭了大难,老爷被贬官后病死了,主妇将她敢了出来,无处栖身,就买了这艘画舫跟使唤丫头一起重操旧业。
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真假就不知道了,李慢侯宁愿当做真的,任由自己的内心生出悲凉出来。人类就是这样的生灵,愿意为悲伤消费,就像无数走进悲剧院的男女,花着钱,流着泪。
讲一个悲伤的故事,真假并不重要,因为这也是歌女提供的服务之一。
激烈的曲调很快响起,一扫心中的沉闷,果然还是这种曲子能鼓舞人心。
接着歌女唱了起来: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这是一首柳词,宋朝十分流行,可听着听着,李慢侯又感觉到一股悲伤,他以为是词的原因。
“换一首!”
李慢侯答道。
歌女继续弹琵琶,张口便唱: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这是一首苏词,李慢侯记得很清楚,他通读过所有苏东坡的诗词,他是苏的崇拜者。
听完依旧沉闷,奇了怪哉。
接下来让歌女连换了好几首词,全都听的人悲伤,李慢侯还以为满江红会是一曲壮怀激烈的曲调,也许跟配的词有关,几次都想把岳飞那首满江红搬出来让歌女唱一唱,看能不能还唱出悲伤,最后还是忍住了,这首词就留给岳飞吧,他能让人记住的东西不多,而且越来越少,或许未来有一天,教科书里不在宣扬他的精神,那至少让他的壮怀激烈,留在词中!
“客官,到了!”
撑船的丫头突然进来提醒。
李慢侯透过门帘,看到正缓缓驶过的金梁桥。
给了歌女一吊钱,走上桥头,穿过河岸,径直走向对过的翠楼。
一路上李慢侯都弄不清楚,到底是曲子悲伤,还是词悲伤。
拍打宅门,住一楼的张三很快过来开门,走进去,楼梯上金枝都走了一半,担忧写了一脸,西厢门里李四也走了出来,抱拳问好。
“正好都在。说个喜事!”
“什么喜事?大官人要纳妾?”
张三八卦道,他跟李四都看重了张妙常,被李慢侯阻止,他们以为这丫头被李慢侯看中了,多次问李慢侯何时纳她。
“狗嘴!”
金枝骂了一句,也走下了大堂。
“我约莫着算了一下。我们从河里捞来的财物,不下十万贯!”
说完李慢侯就笑了起来,一扫方才歌女船上的沉闷心情,果然赚钱让人高兴。
张三跟李四都长大了嘴。
金枝惊叹了一声:“天爷!”
张三反应过来:“哈哈,大官人,咱发大财了!”
李四纠正道:“这哪里是发大财,这是发了横财了,横财神登门了!”
这确实是一笔横财,因为许多县的财政,一年都未必能收十万贯。
李慢侯说道:“发财不算什么,怎么分,我们还得计议仔细了。”
亲兄弟明算账,这是一条铁律,经营公司的李慢侯吃过类似的教训,跟合伙人闹翻过多次,甚至因为经营的事情,跟亲人都闹掰过。所以他格外重视财物透明,他将张三他们看做合伙人,当然是要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