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样的寺人。
本书故事所发生的年间,奴隶对政事的影响并不太大,只是身份地位随政事的变化略有些
升迁,如鲍兴渐渐由“圉”变成“竖”,后来又成了“士”,成为伍封身边日渐重要的家臣;鲍宁由“圉”
一跃而升为家臣,主守一关。
2庶民
其中庶民可称“民”和“黎民”,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农村的务农平民,叫作“庶人”,另一
类是工商,与贵族一起住在城中。
春秋时期,庶民在政事上基本上无多大的作用。不过在本书故事发生的年间,庶民的身份
正在不断上升,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工商之中出现了大商人,开始对政事有所影响,譬如小说中庆夫人和孔子的弟子的端
木赐(子贡)。
二是庶民逐渐进入了战争,甚至可以因军功而担任官职。
春秋时期的战争一开始是贵族专有的特权,将领和士卒是由贵族担任,庶民是无法参加的。
至于庶民何时开始有从军的权力,无确切的史类记载。我想,公元前645年晋国“作州兵”时,
庶民既然承担军赋,便可能开始参于战事。至少在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增置“三行”(步卒)
时,这些步卒应该已有庶民在内。公元前493年,赵鞅(赵简子)攻范氏和齐郑之兵时,誓“克
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可见庶民已经从
军为卒了。“遂”即“仕进”,即是担任官职的意思。从赵鞅之誓中,可见庶民可以因军功而担任
官职(公职)了。
到了本书故事的年间,庶民担任公职、或者跟随贵族任家臣已经并不罕见,这些人实则已
进入了“士”的行业。
3士
士阶层是中国历代社会中最有特色的一个阶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变数和动因,
整个战国时期的主要政事变化,绝大多数是士造成的。
士应该是随着乡遂和国野的分化而产生的,早期的士大抵是有官职的人,且多是武职。战
国时文人在政治上的作用渐著,所以到了后来,士成了文人的代称。
春秋时期的士应该有三类,一是卿大夫家中非嫡系的庶孳子孙,二是卿大夫身边的家臣和
武士,三是城郊的国人中的少部分。他们没有采邑,没有卿大夫那样的“家”、“室”,属于自由
人,因而对官职的依赖很大
从政事上论,春秋时代是“卿大夫社会”,“士”为低级贵族;战国时代是“士的社会”,“士”
为四民之首,因此有了“布衣卿相”的说法。
在春秋战国之交,即本书故事发生的年间,士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依附贵族的家
臣和武士在政治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部分士由“国人”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或
庶人,成为小农经济中的代表。另一个变化是,士由武职逐渐向文职转变,孔子及其弟子是最
显著的例子,而且从春秋后期开始,已经有了无职的游士。
士不仅可以担任公职,也可担任卿大夫家中的家臣和武士,庶民若无战功则不能任职。春
秋后期容易上升是贵族家中的家臣和武士,在春秋战国之交,文士的地位开始激剧上升。小说
中的赵悦、蒙猎是有职的士,平启、招来是无职的士。
春秋时期的大多时候,士阶层中间表现最合跃的是武士,譬如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的专诸
一类,春秋后期时,家臣的作用便越来越突出,譬如鲁国的南蒯、阳虎等人,而且士中间的文
士逐渐重要。
此时,士变成贵族还是很难的,各阶层的等级之分仍然十分森严,真正由士能变成贵族(不
同于世袭的卿大夫),是魏文侯开创“布衣卿相”之后的事,那已是战国时期了。
本书故事中对士的描写,试图体现出春秋战国之交这种士的变化。虽然小说中以武事为主,
但在伍封家中担任地位较高、作用较大的士都是文士,如冉雍、吴舟等人,公冶长、墨爱等人
虽然也习武,但在小说中还是文官的职事为主。
伍傲由武士变为文士,最能表现春秋战国之交士由武职向文职的转变。
平启和招来都是无职的士,赵悦、蒙猎和招来弃公职而事伍封家中为家臣,是他们的聪明
之处,因为此时担任公职的士是很难升迁的。吴舟只算是小吏,却也因此能于冉雍、玄菟灵和
伍傲等列为重要家臣,由庶民而变成身份重要的士,这是很难得的。
小说中的伍封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除了因为他本身的武勇、智慧和权变之外,他重用各
种各样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譬如圉公阳、庖丁刀这样的人,甚至被当时社会视为微不足道
的女人,伍封也能以各种方式重用其专长,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4卿大夫
以卿大夫为主的贵族大多是世袭(士也有世袭的),是春秋时期政事的主要作用者,他们不
仅有采邑,还有家臣和家兵,与采邑内的人们有一种私人的统治关系。卿大夫的世家大族的历
史与所在国的政治发展不仅联系紧密,而且贯穿于首尾。
春秋时期卿大夫也有不少变化,影响政事的最早是王侯公室的子弟为主,后来渐渐以非公
室的世袭家族为主。春秋后期,各国的政权很多已经流入了卿大夫的手中,晋国的六卿、齐国
的田(陈)氏、鲁国的三桓是其中突出的例子。到战国时,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便是卿大夫专权的结果。
一方面是卿大夫威逼公室,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卿大夫被消灭,子孙沦落为士甚至庶民,
这是列国中各家争权夺利的结果。
伍氏从伍参开始,是在楚国传了三世的贵族,但伍氏灭亡,伍子胥却带着公子胜逃到了吴
国,“耕于鄙”,后来当了相国,恢复了贵族身份,死前将儿子带到了齐国,托附给鲍氏,才使
儿子不至如被杀害,也不必“耕为鄙”,仍能保留其贵族的身份,这个儿子便是小说的主人公伍
封;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流亡齐国,子孙“耕于齐”,变成了庶人;晋国早先的许多贵族之中,
大多败亡,栾氏、狐氏等等子孙变成庶民,甚至有的给人当“皂”(卫士)。
小说中的白公胜变成了“士”(据史载多说他兵败自尽)、国氏、高氏败亡灭族、晏氏无嗣、
鲍氏沦落、吴灭后吴国贵族全部失去了贵族身份、齐国田氏自割邑地使采邑超出齐平公自领之
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