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卧薪尝胆(十四)(第1/3页)重生之抗战悍将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11月13日,史迪威把在别墅里起*的那份计划交给最高统帅,“‘花生米’接受了,或用他的话说,在打通太平洋的联系之后,将任命一名美国司令统领在华的中美军队。、В五. 0 /”毫无疑问,这个指挥职务就是史迪威为他自己设计的,所以他在整个文件中对这一条最为重视;而当最高统帅接受这一条时,他自然感到十分兴奋。不过,也正是这一设想,成了日后史迪威与最高统帅矛盾激化的重要起源。政治上很幼稚的史迪威显然不明白,最高统帅现在表面上接受这一条,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的打算。

    11月22日,史迪威与最高统帅夫妇等人一道飞抵开罗。随行人员里中国方面军事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杨中将和国际法方面的专家王亮畴。

    这位王亮畴先生,190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法科。1901年留学倭国。1902年转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1年在广州加入同盟会。1912年1月任中山先生的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3月改任唐绍仪内阁司法总长。6月因忿于袁世凯独裁,与同盟会阁员一起辞职。不久往上海,在中山先生创办的铁路总公司任顾问。1921年10月被派为北京政府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会议,见证了《九国公约》的出台。1922年9月19日,王先生在直系军阀吴子玉吴大帅等支持下,改组内阁,署理国务总理。人们称这届内阁为好人政府。由于另一直系军阀曹仲珊曹大帅的反对,被迫于11月29日下台。1923年,王亮畴先生被国际联盟选为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1927年6月,王亮畴先生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不久再次出国就任国际法庭法官。1936年,全国抗日运动**时,他辞去国际法庭法官职位回国,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3月起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曾一度兼代主持行政院院务。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以外交部长名义发表抗日声明。

    王先生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先生:“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王先生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11月23日,死开罗会议正式开幕。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美英三国的联合对日作战问题,而反攻缅甸,则成为三方代表激烈争论的焦点。会上,英国的蒙巴顿将军以盟军东南亚战区统帅,缅甸战役总指挥的身份,提出了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部起*的作战计划。该计划除规定了从利多、英帕尔和云南三个方面进行地面作战外,还提出了集中海空军力量和两栖部队占领安达曼群岛,控制孟加拉湾的“海盗”行动。但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英国皇家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勋爵反对立即向亚洲调派大批海军舰船,要求推迟或取消“海盗”行动。最高统帅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反攻缅甸之胜利关键全在海陆军能否同时配合以为断,仅仅陆军集中,如海军未集中,仍无胜利把握。”在他看来,英国人纯粹就是出尔反尔,存心要压制中国。24日,史迪威正准备将事先经最高统帅同意的计划提交会议,突然接到最高统帅的通知:“不要提出计划。”25日,最高统帅对罗斯福的特别助理霍普金斯表示,他不能接受推迟或取消“海盗”行动的方案。在最高统帅看来,英国人的计划有很大的漏洞,计划仅以攻占孟拱、密支那、八莫为作战目标,既未规定攻占孟拱、密支那、八莫后的作战行动,也未提及缅南两栖作战、水陆夹击,甚至也未赋予进攻部队以攻取曼德勒的作战任务。这同最高统帅10月19日在重庆接见蒙巴顿和萨默威尔时的指示及蒙巴顿当时的应承相左。最高统帅对美国人和英国人指出:缅甸、华北、东北都是日军生死攸关、必然拼命死守的战略要地,而缅甸则是亚洲战局的钥匙;反攻缅甸就必须:(1)南北缅水陆同时夹击;(2)安达曼岛必须夺取;(3)曼德勒尤应攻占,而且必须维持对华每月1万吨空运量。美国参谋长们竭力主张接受最高统帅关于南北缅水陆夹击和夺取安达曼岛的计划。而向来自私自利,对中国心存不轨的丘吉尔则坚决不接受。

    史迪威在日记里惊呼“天那!他又缩回去了。”26日上午,史迪威和蒙巴顿、阿诺德、索默维尔、斯特拉特迈耶、惠勒、陈纳德等一大群美英将领赶到最高统帅的住处,英国驻埃及总督的官邸,像集群轰炸似的对最高统帅进行了劝说。下午,罗斯福也会见了最高统帅,向他保证将说服丘吉尔同意发动海上作战。经过这一连串的劝说和许诺,最高统帅终于在会议结束时,表示接受蒙巴顿方案,同意参加1944年春对缅甸北部的反攻。罗斯福则向最高统帅保证:美国可以拨出登陆艇,几个月内在孟加拉湾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海军在南缅与陆军在北缅同时作战,南北夹击。罗斯福并且同意最高统帅提出的装备中国90个师的计划以及向中国贷款10亿美元的请求。

    11月27日,罗斯福和丘吉尔飞往德黑兰,与斯大林举行关于欧洲战场问题的首脑会谈。最高统帅夫妇起程经印度回国。史迪威被留在开罗,等候德黑兰会议的结果。

    在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形成了两项对亚洲战场有重要影响的决定。第一,由于斯大林的强烈要求,英国同意于1944年春发起“霸王”战役,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这一承诺,使丘吉尔更加坚定了取消孟加拉湾“海盗”行动的决心。第二,应罗斯福的要求,斯大林明确重申,苏联将在战胜德国之后,立即参加对日战争。这在英美决策者看来,中国战场在对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远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就在这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提出在战争胜利以后,苏俄必须得到在中国大连的商港和旅顺的军港,而且要像当年倭国人租借所谓关东州一样,强行占据中国的辽东半岛南端。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了得到苏俄参加对日战争的许诺,再一次的出卖了他们的盟国中国。

    12月1日,在征得了斯大林的统一以后,同盟国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开罗会谈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倭国问题。宣言主要内容:三**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倭国之侵略;宗旨在剥夺倭国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钓鱼列岛,南海诸岛等归还中国;其他倭国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倭国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并成为永久中立国家;决定使琉球在战争结束以后,以全民公投方式决定琉球的前途;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倭国无条件之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