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级军官是好样的。”那天晚上,史迪威回到司令部,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观感。
12月29日,新38师经过6天的激战,全部夺占了于邦的日军阵地。日军第56联队丢下300多具尸体,仓皇向后退却。
于邦战斗初战告捷,充分显示了中**队经过兰姆加尔整训之后,战斗力特别是攻击能力的明显提高,大大鼓舞了驻印军官兵打败日军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给日军以巨大的震撼。据日军战史记载:“过去,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对付中国一个师绰绰有余。尤其是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战斗最有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按此情报后,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于邦战斗结束后,史迪威于12月31日飞往新德里的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本来,史迪威把缅北作战当成了躲开蒙巴顿和最高统帅的“避难所”,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的他对这两个人搞外交场合上推三挡四、讨价还价的那一套,实在厌烦透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带领部队亲自在前线作战。可是,重庆和新德里方面还是不断地用各种电报来纠缠他,尤其是蒙巴顿,在他刚刚开始作战的时候,就一再提出所谓的“指挥权”问题。史迪威只好利用作战间隙飞往新德里,与蒙巴顿了断此事。
史迪威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在东南亚战区序列中称为“北方作战司令部”,与英帕尔的英军第4集团军处于同等地位。蒙巴顿要求史迪威和第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统一服从战区地面部队司令乔治·吉法德爵士的指挥。吉法德爵士将军在驻印英军中一贯以消极、保守、无能而著称,在到印度以前,他一直是在伦敦的英军总参谋部里混资历熬资格的,靠这位英国国王陛下连续服务超过30年,才获得了爵士的封号。蒙巴顿把他找到自己的手下,其实也就是看重此人的无能庸碌,不会因为意见不和与自己发生什么争执。包括驻扎在印度的英军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吉法德爵士的唯一本事就是“可以确保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不发生任何战斗”。史迪威极为厌恶此人,把他称为缅甸的“何总长”。因此,他断然拒绝接受吉法德爵士的指挥。
但是,蒙巴顿一再坚持,不肯退让。他“说个没完,说他指挥不了啦,他不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啦”,等等。为了打破僵局,史迪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提出:“在我的部队到达加迈之前,我打算接受斯利姆将军的指挥。”事前,中英双方已达成协议,驻印军在进入加迈以前,归英国方面指挥;到达加迈以后,即归还中国指挥。斯利姆将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就曾与史迪威并肩作战,在他看来是一位战斗精神很强的军人,至少不会总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管区里平安无事。尽管他的职务比作为战区副统帅的史迪威低一些,但史迪威表示:“我可以在一个下士的手下打仗,只要他让我上战场就行。”
虽然蒙巴顿不得不同意了这样的安排,但心中耿耿于怀,他写信给史迪威的上司,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对史迪威提出指责。作为史迪威的老朋友,马歇尔将军复信说:“假如你能作一些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他只是想毫不拖延地干几件事情。…对于任何一个旨在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建议和作战行动,他都会为之贡献出最大的精力和勇气,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他的缺点是对于一些人的保守观念和行动缓慢缺乏可心——在当前紧急的形势下,这实在是个非常可爱的缺点。”
史迪威新德里之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把美军的加拉哈德部队从英国人手里又要了回来。这支部队在美军中的正式番号是第5307暂编团,1943年8月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派往中缅印战区。全团3个营,共3000多人,系由南太平洋战区和加勒比地区的美军中抽调人员组成,多数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最初,这支部队由英军将领奥德·温格特准将指挥。温格特准将早先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对驻扎在当地的意大利军队作战时候,创造了一种远距离渗透战术,成为名噪一时的远程突击战术专家。加拉哈德部队到达印度后,根据温格特准将的指导,接受了这种新战术的训练,向敌后进行渗透和突击作战的能力大为提高。能得到这支部队参加战斗,史迪威更增强了击败日军王牌师团的信心。
史迪威在新德里只停留了一天,便匆匆赶回缅北前线。1月2日上午,飞机直接降落在新平洋刚刚建成的机场上。史迪威立即召集驻印军将领,部署下一阶段的战斗。
此时,日军第55、56联队已退守达罗至太白加一线。这里是胡康河谷中一块少有的平缓地带,塔奈河曲折婉蜒横贯其间,日军在河对岸凭借突起的山地和热带丛林构筑阵地,以阻止中**队的进攻。其主力部署在太白加一带,企图乘驻印军发动攻击、兵力分散之机,从右翼实施反击。
驻印军新38师正从于邦地区向太白加攻击前进,廖建楚新22师的先头部队第65团已进至新平洋。史迪威决定,以新38师第113团向太白加日军第56联队之左翼攻击;第114团为主要突击方向,进攻太白加敌之右翼,并切断日军第55联队与第56联队之间的联系;以第112团为穿插部队,翻越太白加以北山地,插向日军左侧后,阻断日军退路;另以新22师第65团攻击达罗之敌。
至1月中旬,新38师已夺占日军各外围阵地,开始攻击太白加之前沿。日军急忙抽调达罗第55联队主力向大白加方向增援,遂造成左翼空虚。新22师第65团,乘势迅速包围达罗之敌一个大队,经过激战将该敌大部歼灭,于1月31日占领达罗。新38师亦于1月28日,向太白加发起总攻。担负为中**队提供空中支援任务的美军第10航空队出动了30余架飞机,对日军阵地轮番实施几乎不间断的空中打击,日军第18师团主力不得不突围后撤。2月1日,新38师占领太白加。
达罗一太白加战斗的胜利,使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向纵深地区进攻的道路;同时打乱了日军的部署,使敌人陷入被动地位。
战斗的胜利,使史迪威感到欣喜和快慰;可蒙巴顿的纠缠,仍然让他难以摆脱。1月五日,史迪威再次飞往新德里,去领教蒙巴顿一项新的“战役计划”。
“上午10点开会,只听他大声地哇啦哇啦。英国佬只要还能推脱,就不会去打仗。大谈他们所谓‘全球战略专家’提出的计划:漂亮的图表,虚假的数字,肮脏的意图。”蒙巴顿认为,最高统帅已拒绝派出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因此,夺取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他提出了一项“公理战役计划”,要求放弃缅甸作战,实行以夺取马来亚、苏门答腊和香港为目标的海上战略。
英国佬的“肮脏意图”十分清楚,虽然缅甸是英帝国的一部分,但打通中印公路,对他们没有直接利益可图;而东南亚尤其是香港,则是英国的主要殖民利益所在。史迪威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但蒙巴顿毕竟是战区最高统帅,他决定派战区副参谋长魏德迈将军率代表团去华盛顿,将这一计划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