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事,三孤(为加衔)
正二品:六zhèng fǔ尚书、左右都御史、五京留守
从二品:权将军、各省节度、都护
正三品:六zhèng fǔ侍郎、各省总会、提督
从三品:制将军、各省按察
针对明代君臣相隔的惨痛教训。世祖的反应是恢复明以前的丞相制度(称为平章军国)并给与其极高的地位,当大臣jǐng告这种设置可能威胁皇权的时候,皇帝答复说明代张居正和严嵩的例子说明限制相权乃至不设丞相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他决心通过唐宋的集体丞相制度来做出另一角度的尝试:世祖设立了枢密会议,规定由正副丞相以及六部尚书在会议上对国政做出建议,皇帝只负责最后的仲裁,从而把jīng力主要集中在至关重要的人事任免问题上。
选举
以策论代八股,复王安石三舍法。
食货
银铜并用,铸造银币,兼行纸钞。
盐政用票法代替纲法。
夷商可以在广州、泉州、松江、宁波四处交易,允许其在这四处及香港、澳门、舟山租赁土地,出海华商不受此项限制。
地理
分全国为五京十九省六都护。
建储
第2代皇帝孝宗的长子由于母亲的关系是一个天主教徒,而且他的主要兴趣在西方几何学(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后7卷) ,所以太子是他的兄弟(后来的宣宗)——至此确定立储以贤不以长原则。
宣宗在位超过40年,他选中的太子在他之前去世,而皇孙依然很小,按照世祖明确规定的不立幼主,他试图在其他儿子中挑选,但没有一个使他满意,因此他把选择范围扩大到他的侄子(因为他对他兄长主动让出太子位相当感激),选中了后来的哲宗——至此确立皇帝在儿子和侄子中挑选合适的继承人的制度。
年轻的仁宗突然死亡后,他的叔伯们聚会,讨论后选择了仁宗的某位堂兄弟即位(英宗),这种情况在睿宗去世后再度重演——至此确立皇帝没有留下遗诏情况下的游戏规则。
1792年,马尔嘎尼作为英国的代表来到中国的时候,承担的使命主要有两项,一是为英国商品获得更有利的贸易条件,因为当时的中英贸易逆差已经到了伦敦zhèng fǔ“受不了”的程度;另一则是最大限度的搜集关于远东这个神秘国度的情报。
在第一项工作方面,英国使团只获得了部分的成功,虽然帝国zhèng fǔ对英国展示的工艺品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但是对于英国人提出的关于zì yóu贸易的原则完全难以理解,最后只同意增加通商口岸的数目(从广州、泉州、松江、宁波、烟台5处增加到包括天津在内的10处)和允许英国商人有条件的进入内地。
但是在情报方面的收益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使团注意到,虽然国家主导的标准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总的来说,中**队的水平只相当于古斯塔夫·阿道夫时代的欧洲军队,长矛与火绳枪混编的营方阵是其主要作战方式,虽然通过与东南亚的欧洲商人以及俄国人,中国已经获得了燧发滑膛枪及较轻便的队属火炮并成功的予以仿制,正在逐步代替火绳枪和旧式火炮,然而使用方式仍然是旧的,即在长矛的掩护下分列齐shè(套环式刺刀被完全拒绝),使团最后得出结论,也许中国并不象他们最初所想象的那么强大。
同时,使团也注意到了在繁荣的背后,中国社会内部正在酝酿着的剧烈冲突。尤其指出了正在变得桀傲不驯的商人阶层。
在整个18世纪中,中国商人对他们的地位总体是满意的,同明代相比,他们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正式承认,在一个职业官僚集团(士)的领导下,农工商三民作为赋税的提供者都是值得尊敬的。由于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提供了中国缺乏的白银,zhèng fǔ对商人的海外活动也给予了相当的宽容乃至鼓励。
但是临近19世纪,随着财富的积累,商人们的野心开始随之膨胀,从他们在南洋的贸易对象那里,他们了解到在某些国家,作为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商人是社会上最值得尊重的阶层,国家不仅仅是把商业作为赋税的nǎi牛来给予照顾,而是用国家的政策扶植乃至帮助本国的商人,于是中国商人很自然的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不可以也这么做呢?难道中国的商人不是为帝国财政做出最大的贡献的阶层吗?票号不也多次稳定帝国银元、并极有效率的解决了华北与西北军队的供应问题吗?那么,zhèng fǔ为什么不放弃他名存实亡的专卖制度(由于票制,实际已经成为一种特别税)和进一步减轻商业税呢?即使这么做,只要商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财政收入自然也会相应的增多而非减少。
这种论调随着东南官僚进入帝国中枢的比例增多而不断上升,到19世纪30年代,帝国zhèng fǔ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商业的措施,从1837年开始,帝国的经济乃至政治政策,越来越向商人,尤其是东南拥有大量外贸利益的洋商倾斜,包括取消对茶叶的销售管制,同时开始鹦鹉学舌似的(根据伴随贸易传入的柯尔贝尔等人的著作)讨论对西方构筑关税壁垒,以进一步扩大贵金属流入的可能。
对中国不幸的是,作为后来者,他的发展几乎不可避免的与西方成熟的商业资本主义发生冲突,这就使1856~1861年的战争成为一种必然。
1856年,由于误会,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正在等待的机会,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宣战。战争最初的规模是有限的,由于印度土兵暴动,英国在远东主要的兵力被牵制在印度,但在1858年,英国开始认真的进行这场战争。同时,法国也因为对越南的野心,而作为英国的盟国加入了战争。
当时中国zhèng fǔ正在处理国内的同时发生的四场叛乱:
1851年,一个具有早期基督教sè彩的组织拜上帝会在广西发动叛乱,虽然其对湖南和广东的进攻被地方驻军所阻挡,但由于地形有利于叛乱者,帝**队粉碎其广西根据地的多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由于回汉冲突,1856年在云南,1858年在陕西,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范围波及全省,如果不是由于宗教方面的分歧造成云南和广西两方面的激烈冲突,本来可能会对帝国在整个西南和华南的统治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危机。
此外,从1853年开始的捻军起义,势力逐渐扩展到了整个淮河流域并切断了对于帝国相当重要的漕运,虽然没有前三者那种宗教狂热和身处帝国边远地带的有利位置,但其领导人具有非常了不起的军事才能和施政能力,从而在当地居民间获得了相当的支持,因此可能成为一个最大的威胁。
这四场叛乱牵制了帝**队大部分的军力,而19世纪中期的欧洲近代军队,战术上对于火器冷兵器混合的军队也具有压倒xìng的优势。再加上英法军队利用其无可置疑的海上能力,除了提供灵活的火力支援外,还得以对帝国沿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