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4/6页)天下春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的金属武器,比当时极少

    见的钢剑还要厉害。

    春秋时代的武器主要是青铜制品,战国时期逐渐采用铁制,这是指普遍的军备。其实在春

    秋时期,铁制和钢制武器均已有了,当然只是少数人使用。

    春秋时的甲胄主要是皮革的,战国时有了铁甲,但春秋晚期铁制武器渐多,应该也有铁甲

    或铜甲出现,只是在出土文物中还未见到罢了,所以本书中也有了少量铜甲和铁甲。

    弩应该是春秋后期发明的。《吴越春秋》中记载陈音对越王勾践说弩是由楚国琴氏发明,传

    楚国的三侯,再传到楚灵王。不过我想弩的产生没有这么早,《孙子兵法》中谈到的兵器,常有

    “弩”。《墨子·非攻中篇》之中提到了军中的武器,其中并没有弩,由于这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可

    见在战国初期时,弩在中原各国中未见使用,只在楚国、吴国、越国才用。

    6、男女风俗

    虽然在春秋之时女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但在有些方面与宋以后不同,女权沦落到最低处

    是宋朝理学家出现以后的事。

    春秋时期的女子是允许改嫁的,王侯卿大夫和平民都是如此。

    蔡穆公将其妹蔡姬嫁给齐桓公,蔡姬被齐桓公不喜,送回蔡国,蔡穆公便将蔡姬嫁改给楚

    成王,引得齐桓公率八国大军伐蔡攻楚,几乎大战;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先嫁夏御叔,生子

    夏征舒,夏御叔死后改嫁给襄老,后来又改嫁给巫臣,不仅引起了陈国之乱,还导致了楚庄王

    伐陈和巫臣教吴人车战、吴国始强等若干历史变故;贾君原是晋惠公的嫂子,晋惠公继位后公

    然娶了她;秦穆公有个女儿叫怀赢,先嫁了晋惠公之子太子圉,太子圉本在秦国为质,后来逃

    回晋国,秦穆公便将怀赢嫁给了太子圉的亲叔叔重耳(晋文公)。

    这些例子并非少有,史书中多能见到,国君都是如此,自然不用说卿大夫和平民之家了。

    后时的学者见“再适”二字而皱眉,那是宋代理学家种下的恶果。

    春秋战国之时,男女之间也有自由恋爱的,甚至有私定终身的,从《诗经》三百篇中可以

    见到许多这样的诗篇,譬如《关雎》、《静女》、《木瓜》等诗。《关雎》是周南一带的作品,《月

    出》是陈国的作品,当然不是伍封写的,小说中是游戏笔法,当不得真。

    自由恋爱的例子有不少,春秋时鲁庄公曾与大夫党氏之女割臂为誓,继而娶之,生下前文

    说过的公子般。公子般与大夫梁氏的女儿梁女亦私下往来,约立为夫人,是典型的自由恋爱。

    战国时更有燕军入齐,齐世子法章逃到太史府上为佣工,与太史之女私定终身,后来继位,便

    是齐襄王,立太史之女为君王后。

    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是以后的说法,虽然当时也有男女之防,如坐不同席,乘不同车,其

    实当时男女常常同路同车而行。卫灵公曾与南子同车过市,并命孔子陪乘。齐桓公常带姬妾外

    出,管仲也因此带着爱妾随行。虽然小说中伍封与妻妾常常同路同车而行,是我对一些俗礼的

    有意忽略,但未必是不可能的。

    春秋时的男女丑闻是极多的,其中影响政事的才会见诸史书,以史书所载之多,可以推测

    当时绝对没有后来森严之极的男女大防。譬如田恒故意“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

    以百数,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不禁”,他死时,“有七十余男”,生女还不知有多少。若非当时

    的社会没有后时的贞节概念,田恒绝对不会用这种方法来壮大田氏一族(按:春秋时的“宫”指

    大屋,非王侯专用之词)。

    所以,小说中伍封与妙公主私定终身、与众女的自由恋爱绝非没有历史依据。

    春秋战国之时,女人是可以拿来赠送赏赐的,运气好的被赏赐给下属为妻妾,运气不好的

    便是奴婢侍姬,卿大夫之间互相索要、赠送女人的事常见得很。最骇人的是齐相国庆封与大夫

    卢氏两家,妻妾互不为禁。

    有时候为了抢女人,常常酿出影响政局的祸事。前文所说的夏姬便是如此,还有楚文王闻

    息侯夫人息妫之美,索性灭了息国,将息妫抢了去立为夫人,号称桃花夫人,生下二子先后为

    楚王,幼子为楚成王。楚平王因抢了儿子的新妇,以致逐杀太子建和伍氏一家,伍子胥奔吴,

    十余年后攻入楚国,鞭尸报仇。国君如此,卿大夫亦然,宋国太宰华督见司马孔父嘉的妻子魏

    氏甚美,设计杀了孔父嘉,连宋殇公也死于乱中,魏氏自尽,孔父嘉之子木金父被家臣抱着逃

    到了鲁国,其六世孙便是孔子。

    一夫多妻是定制,但那时候并没有“三妻四妾”的说法,妻妾的地位分得很清楚,嫡妻只有

    一个,其次是媵,然后是妾,妾媵不限人数,至于姬婢便不在妻妾之列了。

    现代人的历史小说中常常时有意忽略此事,写成一夫一妻,这是不合历史习惯的,尤其在

    春秋战国女权低下的时候,如果古人有知,必定会讥笑作者之无知了。

    贤如孔子,也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像伍封这样爱护、善待甚至重用女子的人,当

    时可能是没有的,即使有也应是微乎其微,我想,这只能在小说中才能见到吧。

    伍封对女子并不大守礼,因为他没有受过后世有关“男女大防”的教育,何况以当时的环境,

    作为贵族来说太容易得到女人。其实也可以将他写得如理学家心目中的君子,但那样太不合乎

    当时和环境,也不合乎伍封的性格。

    7、夷人

    春秋战国之际的夷人除了齐东莱夷之外,还有淮北沿海的夷人,统称九夷,小说中为了方

    便,只写了齐东的夷人。至于九族的名称是来自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史籍。小说中对各族的写法各有参照,譬如倭人便象是日本人,乐浪人、高丽人较似朝鲜人,

    满饰人较似后世的北方游牧民族。

    8、骑马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很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是战国时期的事。春秋晚期,中原各国有没有

    人骑马呢?一般的看法是没有。不过我觉得春秋时除了代国、中山等地外,其它国家可能有少

    数地方也骑马,因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这么一句:“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这可能

    就是说骑马。不过,小说中伍封提倡部属骑马应该是超前了些,不必深究。

    二、几点说明

    1、小说中的人物

    (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